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超声乳化手术在缩小手术切口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手术切口缩小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术中和术后改善了整个眼球的完整性,并降低手术本身造成的角膜散光。
许多研究发现3.2mm常规的透明角膜切口所引起的术后角膜散光显著大于2.6mm和2.2mm的微小切口,并发现当切口小于2.5mm时,尽管手术源性散光已很小,微切口依然可显著减轻术源性散光。
为了更进一步的评估微切口手术所造成的术源性散光情况,来自法国的j.-l. febbraro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对照研究,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研究纳入了151名患者的190眼,这些患眼均接受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按照手术切口的大小分为如下三组:61眼接受常规3.2mm切口手术,66眼接受2.2mm微切口手术,63眼接受1.8mm微切口手术。
自动角膜地形图检测仪检测术前和术后1月的角膜散光,应用holladay-cravy-koch公式计算切口径线上(with-the-wound, wtw)散光的变化及与切口径线相垂方向上(against-the-wound, atw)散光的改变,以及两者差值(wtw-atw)的改变。
结果表明,与2.2mm和1.8mm微切口手术组相比,3.2mm切口常规手术组的患眼的wtw、atw和wtw-atw均显著增加,而在2.2mm与1.8mm微切口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则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想要尽可能的减少白内障手术的术源性散光,那么则需要进行≤2.2mm的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