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个“全国爱眼日”期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办了主题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的系列科普公益活动,帮助广大市民消除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误区、加深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
误区一:
得了白内障,要等到眼睛“瞎掉”才能手术?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严重时可致盲。有些患者认为,要等到白内障成熟期,即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时,才可以做手术。其实,未成熟期和成熟期只是白内障混浊程度的不同分期,并不是手术最佳适应症的标准。
“过去的白内障手术采用囊内摘除法和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散光大,疗效不是特别理想,所以等到白内障完全成熟时手术,术后视力相对提高较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卢奕教授介绍道,“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成熟以及新型人工晶体的问世,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目前最为成熟的方法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显微镜和先进的超声乳化机器下操作,手术更安全,效果更好。所以,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不需要等到晶体完全混浊才做,相反,在白内障不是特别成熟时手术,囊膜更容易处理,白内障核不太硬,手术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卢奕教授提醒,并不是只要得了白内障都越早手术越好,还要因人而异。同时,做白内障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虽然绝大多数患者手术后恢复很好,但仍有极少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甚至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得了白内障,最好去正规医院的白内障专科医生处就诊,医生会建议合适的手术时机。
误区二:
所有视网膜母细胞瘤都能保眼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rb)是一种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见于5岁前的儿童,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危害。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眼科医师对rb患儿的治疗从过去以单纯“挽救生命”为目标的常规眼球摘除疗法,发展到目前采取以“保留眼球”乃至“保留视功能”为目标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那么,是否所有的rb患儿都适用保眼治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钱江医生指出,“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rb的保眼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任何治疗都应以对患儿有利为原则,盲目追求保眼率也并不可取。”肿瘤在临床可分为四期
,即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扩展期及全身转移期。眼内期又可分为a、b、c、d、e 期。原则上,青光眼期以及眼外期均不具有保眼价值。眼内期保眼的成功率与分期的严重程度相反,越严重保眼成功率越低,潜在的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钱江医生提醒:及早发现肿瘤可提高保眼成功率。早期的肿瘤多悄无声息,患儿可以毫无异常。rb瘤体呈白色,生长到一定大小会出现瞳孔区的黄色或白色反射,即白瞳症,又叫“猫眼反光”。这在夜晚或暗处瞳孔放大时尤为明显。有时瘤体遮盖黄斑,影响视功能,导致患眼偏斜,即斜视。家长如果发现婴幼儿任何眼部异常,尤其是晚上或暗处眼部的异常反光、眼位的偏斜,都应该及时到专业眼科就诊,至少应该做个简单的超声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
误区三:
春卡反反复复,为何不能根治?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春卡)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在春夏季节发作,主要症状为患眼瘙痒、眼睛发红、有粘性分泌物、上睑结膜铺路石样乳头或角膜缘胶样隆起等。
“春卡属于免疫性疾病,病程较为漫长,通常可持续5-10年,直到患者青春期后症状可逐渐解除。有的患者成年之后仍会发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张朝然主任医师介绍道,“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根治春卡的办法,但是可以通过治疗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目前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织胺药、免疫抑制剂等。另外,可采用冷敷眼部局部降温、以硼酸眼药水冲洗眼内分泌物等辅助手段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张朝然医生指出,在症状严重时采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家长不要因为担心副作用而过度抗拒用激素药、耽误了治疗;同时她也强调,家长务必遵照医嘱正确用药,切不可不在医生监督下使用激素。
“春卡是过敏性疾病,而不是传染病,因此患儿周围的人不必恐慌,相反,应当给予患儿更多理解和鼓励。”张朝然医生补充道,“治疗春卡是一场‘持久战’,正因如此,需要患儿、家长摆正心态、与医生紧密配合,谨遵医嘱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