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野”
从医学的角度来解读,单眼始终固视前方,同时用余光去看周边,所看见的范围称为“视野”。
什么是正常视野
一般正常眼能看见前方,且能看见周边一定的范围。除生理盲点外(生理盲点的位置就是人人都有的正常生理性盲区,因生理性盲区范围极小,故不影响视物和生活质量),正常视野内不应有遮挡感或模糊感。
如何检查视野
单眼始终固视前方黄灯,同时用余光去看周边,余光看见有闪光点,就快速作出反应并按下按键,但眼球不能转动去看闪光点。能看见越微弱的闪光,则灰度图颜色越白,眼睛视功能就越好;反之,眼睛看不见闪光点的位置,灰度图颜色越灰黑表示视野缺损,视物时该位置就有遮挡感,如下图所示。
青光眼、视路疾病及视网膜疾病等均会导致视野不同程度的缺损,因此“视野”可作为诊断及监测疾病的发展进程、治疗效果追踪的手段。
影响视野检查的常见因素
患者正在进行视野检查
学习效应
通常,第一次做视野检查的患者没有充分理解医生的意思,在检查刚开始时,看见了机器里的闪光点,但没有按按键,或者还未适应检查,没有及时按下按键,就会出现下面的视野图。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检查医生耐心指导患者,让患者充分理解检查步骤,配合医生重新检查,这次检查后的视野图就是下图这样。
上睑遮挡
常见于上眼睑下垂或者眼镜下滑镜框遮挡部分眼球,从而导致上方视野缺损,这时需要用胶布将上睑提起重新检查。
固视情况
在视野检查过程中,眼球绝对不能转动,只能固视前方黄灯,当周边出现闪光点时,眼睛会条件反射去看闪光点,这时需要克服这种条件反射,因为首先有良好的固视,结果才准确。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常常反应较缓慢,看见了闪光点,有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散瞳
点了散瞳药以后,瞳孔散大,看近不清楚时,也会影响检查结果。
其他影响视野检查的因素
注意力集中程度、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
那么读者可能会问了,哪种情况下需要做视野检查呢?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考虑以下三类疾病时就会开出视野检查申请:
1. 青光眼:判断有无视神经损害,监测病情进展
2. 神经眼科疾病:提示是否存在视神经疾病,辅助疾病诊断
3. 颅内病变:辅助疾病定位,术前术后判定病情恢复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做个简易的视野检查,只需眼睛固视前方,用余光去感受周边。 周边范围有缩小或者某些位置(不管中心还是周边)有遮挡感,那这时就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视野检查,检查具体哪些位置有遮挡,遮挡的范围有多大,起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