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广角图片,右图为普通照相带有明显拼接痕迹的图片)
200°超广角眼底像(ultra-widefield imaging),以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confocallaser scanning ophthalmoscope, cslo)原理为基础,采用激光光源,一束激光为波长532nm的绿激光,另一束激光为波长633nm的红激光。两束激光同时扫描,然后经计算机合成为伪彩色图像。
它的优点在于,免散瞳、非接触、小瞳孔下即可获得眼底200°的影像,覆盖眼底大约82%的范围。如果结合眼位引导,成像范围可达到220°—240°,不需要人工拼图一次成像。从这一点来说,它解决了普通眼底照相往往不能覆盖整个视网膜以及拼图时各个部分无缝隙连接的问题。
检眼镜下,是解剖学水平的观察
我们在观察眼底镜下的视盘、黄斑时,实际上是在解剖学水平在进行讨论,视盘、黄斑、中心凹以及视网膜血管等是解剖学意义上的标志。
sd-oct,是亚组织学水平的观察
(组织学图片引自文献)
在sd-oct技术出现之前,虽然已经知道了视网膜可以分为10个层次,但这是来自于组织学光镜下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能在活体上看到这些层次。临床上,我们是一边讨论疾病,脑子里一边想着组织学的分层图片。
在组织学光镜切片上,视网膜被分成了10层: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layer)、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内网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外网状层(outer plexiform layer)、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外界膜(outer limiting membrane)、视锥和视杆细胞层(cone androd layer)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在sd-oct影像上,这些层次可以在活体上进行无损伤识别,但在分辨能力上,是属于亚组织学水平的。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实是,oct虽然在分辨能力上远远超过了解剖学,但尚不能达到对细胞进行观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