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一旦发病就不能逆转,医生能做的只是减缓进展的速度。因此,预防非常重要,尤其是一级预防,值得重点关注。”丁小虎分析。
最新的一级预防策略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指引。不仅是学校,家庭与社区都应对近视防控负起责任。比如,家庭中的书桌摆放应使其长轴与窗户垂直,白天学习时自然光线从写字手对侧射入;家长应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定期调整书桌椅高度等。
社区内要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居住小区夜晚光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除指示性、功能性标识外,居民楼(区)不宜设置广告照明,保障视觉舒适度。
在确保孩子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方面,指南指出,校内1小时日间户外活动要落实,可考虑将部分室内课程如班会课等,放至户外进行;校外1小时日间户外活动要紧抓,推荐儿童青少年全程或阶段性走路上学,并积极探索开展学生结伴同行上学小组。
“要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户外活动。”丁小虎说,此次最新指南的指引很细致,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增的改善照明、加强绿化、科学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措施,都是基于最新的近视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提出的,将更为科学且有效。
近视防控正在关口前移
不仅是预防,最新指南也强调“防治结合”的重要性。
“近视干预,正在关口前移。”丁小虎表示,在权威文件的指引下,将动员起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干预之中。比如,指南建议,专业机构和学校与社区联合,利用移动健康平台或技术,如手机应用程序、短信服务、电话干预等,推动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与分享。
“当小孩户外运动时间不足时,家长就可能会收到电话、短信的相关健康提醒。”丁小虎说。
此外,指南强调近视预警管理。
各机构应及时筛查分析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尽早发现近视的倾向或趋势,制订适用可行的干预措施。
“以往是近视发生甚至是非常严重了才去医院或者眼镜店配眼镜,现在是可能‘近视前’就要干预。”丁小虎表示,近视防控关口前移,不仅是年龄前移,也是干预手段的前移,“在儿童青少年远视储备异常时,可能就要采取相关干预手段”。
远视储备不足是学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当相应年龄的孩子远视储备不足时,则说明近视有加速进展的可能。
此时,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最新研究表明,在这种“近视前”的状态,除了增加户外活动外,通过给予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干预,能有效延缓近视发病。而当近视发生后,及时选择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低强度红光照射、周边离焦眼镜等治疗方式,则可以延缓近视的发生或快速进展。
“原本,孩子一年内近视度数会升高100度,通过这些积极干预,可能就会降低至50度。”在丁小虎看来,提前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更能够降低近视度数,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病率,降低致盲风险。